不管什么时候,健康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作为一个世界文名的国家,我国有丰富的养生理论,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养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养肜和养神以及养性。养肜是对身体的锻炼和养护,也叫养身;养神关注人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也叫养心;养性是对道德`品质`精神世界的修炼与维护。
而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优秀拳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肢体表现形式。它以道家清净无为的养生思想为基础,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古代导引吐纳术、技击家之蓄发提放等所创的拳术,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据民国武术史家唐豪等考证,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据《温县志》记载:明思宗崇祯四年(1641年)陈 王 廷 任 温 县“乡 兵 守 备”,明 亡 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陈王廷是卓有见识的武术家,他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参照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创编了太极拳。
太极拳讲究意念导引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最后,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和阴阳学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这恰恰是我国传统养生的三个层次养肜`养神`养性的体现。做为一个刚刚学完24式太极拳的学生,我深有体会,每次打完都会感到一身松,每次打的时候都感觉心里的杂念被除掉了。由于太极拳创拳和技术都充分体现了道家养生思想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太极拳是道家传统养生术与武术相结合的中间产物,是道家哲学在养身和技击方面的实践功夫,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意义`较高的健身和技击价值。
对传统养生的基本认识
版主: 黎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