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tter Life
发表于 : 周四 4月 30, 2015 10:34 pm
每逢佳節,三代同堂聚在一起閒聊的時候,總少不了父輩與祖輩回想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然後深深地感歎現在生活的幸福與安康。
我的外公外婆如今已經八十多歲了,一輩子的苦楚雕刻了他們飽經風霜的面孔,身體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歲月也把他們的頭髮染成了蒼白的顏色甚至透明。外公那一輩人生活的時代是一個乏味而貧窮的時期,新中國成立前,人們過著的是對於現代人而言生不如死的生活。那時候物質缺乏,社會生產落後,外公們一天到晚都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勞碌。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地去幹農活,即使是上學也不是去讀書,而是幹農活,鋤草、耕地、種田……那麼一個幼小的孩子,連識字都還沒有學,就先當起了農民。他們那時還小,什麼都不懂,渴望獲得知識,以為幹活也能學到知識。他們儘管連鐮刀都還拿不穩,卻要一年四季埋頭苦幹。田裡收成不好,沒有足夠的糧食,只能吃樹皮。因為不吃就要餓死。因為嘗過過去生活的苦楚,外公外婆一直都是一個節儉的人,從來不捨得浪費,即使現在生活富裕了也不會改變這持續了一輩子的習慣。
我的媽媽有四兄弟姐妹,三個哥哥,她是最小的那個。媽媽也是一個早當家的人,也是從小就幹農活,天天吃白粥與粗糧,只有逢年過節才會有肉吃,所以媽媽都會盼望著節日的到來,可以說那一天是一個幸福的日子。她跟我說:“我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粗布衣,爛了就補,老大穿不了的就老二接手,用的書包也是自己拿布來縫。家裡的母雞下了蛋不捨得吃,而是拿去集市賣了賺錢,那時候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動手弄的,砍竹子編竹籃、雞籠還有上山砍柴。生病沒錢看醫生就自己買藥,生娃也是自己在家裡生,因為沒錢住院;娃沒什麼奶粉吃,就喂米漿,我小的時候就幫哥哥帶孩子,拉屎拉尿我自己弄,沒空理的時候就讓他自己坐在籃椅裡哭。那時候上學的學費才7元一個學期,我們也付不起,只是讀了幾年級。哪有現在的生活好啊。”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真的比媽媽幸福多了。那時候雖然住的還是泥土房,租的還是泥濘路,但是有肉吃,每年都有新衣服穿,也可以上書舍讀書。我小時候是在外婆家長大,6歲那年外婆家蓋起了樓房,有一個舅舅當過兵,後來考上大學,進了國企工作收入不錯,家裡生活也慢慢在改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那時候農民們還是殷勤地耕田、種各種農作物,自家生產生活用品。我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每天嘻嘻哈哈的玩耍,跟著表哥表姐他們抓各種小動物、到河裡捕魚撈蝦、玩各種遊戲。最期盼的便是過年,因為有壓歲錢,可以拿來買零食,還記得外公不允許我們買零食吃,我們便偷偷地去小賣部,外公守在門口,我們便從狗洞裡把零食偷運進家,然後一起分享美食。到了上學的年齡,媽媽給我添了新書包與書本,還有新衣服,最激動的那天是入學的第一天,雖然上學要步行到鎮上,但是還是抵擋不了上學的熱情,學校的生活豐富多彩,可以學習各類知識,還能與同學一起快樂地玩耍,晚上回到家便是做功課等待晚餐。後來我回了家,家裡不比外婆家富裕,還記得沒到開學要交學費的時候我總會陷入尷尬狀態,因為爸爸沒那麼多錢,總是拖到最後交錢期限,我也不敢問爸爸要錢買零食,就連吃早餐都省著點,有時候甚至餓著肚子上課。很慶倖六年級的時候遇上了九年義務教育,免了我的學費,更重要的是我還能順利地讀完初中三年。努力了三年後,我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縣二中免學費的獎勵,那時候還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而現在,在大學裡,我也在接受著國家的幫助(助學貸款),還有就是來自星爸星媽的幫助。
中秋的時候,我回家,村裡家家都蓋起了樓房,有的也開起了跑車,水泥路也早已經鋪進了村裡。每逢過節家裡都會殺雞慶祝一家團聚,這一次也不例外,畢竟是習俗,弟弟妹妹卻一塊也不吃,爸爸問道:“幹嘛不吃啊?”“吃得好膩啊!”妹妹答道。爸爸不禁感歎:“小的時候我想吃還吃不到呢,你還那麼嫌棄!”“那整只雞都留給你了,爸爸慢慢吃……”調皮的弟弟應道。
是的呢,現在我們的生活在慢慢變好,溫飽對於絕大部分百姓來說已經不是個問題,而如今,是一個追求知識的時代,大學是知識的殿堂之一,我很慶倖能夠繼續我的學習之路,讓我在奮鬥的路上(提升自我以及讓家人、身邊的人過得更好)少了許多羈絆。
最近心煩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哼起“I believe I can fly~"有時候就會把謂語動詞改一改,以適應語境,現在我想哼的是”I believe I can live a better life~"
The same to you!
我的外公外婆如今已經八十多歲了,一輩子的苦楚雕刻了他們飽經風霜的面孔,身體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歲月也把他們的頭髮染成了蒼白的顏色甚至透明。外公那一輩人生活的時代是一個乏味而貧窮的時期,新中國成立前,人們過著的是對於現代人而言生不如死的生活。那時候物質缺乏,社會生產落後,外公們一天到晚都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勞碌。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地去幹農活,即使是上學也不是去讀書,而是幹農活,鋤草、耕地、種田……那麼一個幼小的孩子,連識字都還沒有學,就先當起了農民。他們那時還小,什麼都不懂,渴望獲得知識,以為幹活也能學到知識。他們儘管連鐮刀都還拿不穩,卻要一年四季埋頭苦幹。田裡收成不好,沒有足夠的糧食,只能吃樹皮。因為不吃就要餓死。因為嘗過過去生活的苦楚,外公外婆一直都是一個節儉的人,從來不捨得浪費,即使現在生活富裕了也不會改變這持續了一輩子的習慣。
我的媽媽有四兄弟姐妹,三個哥哥,她是最小的那個。媽媽也是一個早當家的人,也是從小就幹農活,天天吃白粥與粗糧,只有逢年過節才會有肉吃,所以媽媽都會盼望著節日的到來,可以說那一天是一個幸福的日子。她跟我說:“我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粗布衣,爛了就補,老大穿不了的就老二接手,用的書包也是自己拿布來縫。家裡的母雞下了蛋不捨得吃,而是拿去集市賣了賺錢,那時候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動手弄的,砍竹子編竹籃、雞籠還有上山砍柴。生病沒錢看醫生就自己買藥,生娃也是自己在家裡生,因為沒錢住院;娃沒什麼奶粉吃,就喂米漿,我小的時候就幫哥哥帶孩子,拉屎拉尿我自己弄,沒空理的時候就讓他自己坐在籃椅裡哭。那時候上學的學費才7元一個學期,我們也付不起,只是讀了幾年級。哪有現在的生活好啊。”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真的比媽媽幸福多了。那時候雖然住的還是泥土房,租的還是泥濘路,但是有肉吃,每年都有新衣服穿,也可以上書舍讀書。我小時候是在外婆家長大,6歲那年外婆家蓋起了樓房,有一個舅舅當過兵,後來考上大學,進了國企工作收入不錯,家裡生活也慢慢在改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那時候農民們還是殷勤地耕田、種各種農作物,自家生產生活用品。我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每天嘻嘻哈哈的玩耍,跟著表哥表姐他們抓各種小動物、到河裡捕魚撈蝦、玩各種遊戲。最期盼的便是過年,因為有壓歲錢,可以拿來買零食,還記得外公不允許我們買零食吃,我們便偷偷地去小賣部,外公守在門口,我們便從狗洞裡把零食偷運進家,然後一起分享美食。到了上學的年齡,媽媽給我添了新書包與書本,還有新衣服,最激動的那天是入學的第一天,雖然上學要步行到鎮上,但是還是抵擋不了上學的熱情,學校的生活豐富多彩,可以學習各類知識,還能與同學一起快樂地玩耍,晚上回到家便是做功課等待晚餐。後來我回了家,家裡不比外婆家富裕,還記得沒到開學要交學費的時候我總會陷入尷尬狀態,因為爸爸沒那麼多錢,總是拖到最後交錢期限,我也不敢問爸爸要錢買零食,就連吃早餐都省著點,有時候甚至餓著肚子上課。很慶倖六年級的時候遇上了九年義務教育,免了我的學費,更重要的是我還能順利地讀完初中三年。努力了三年後,我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縣二中免學費的獎勵,那時候還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而現在,在大學裡,我也在接受著國家的幫助(助學貸款),還有就是來自星爸星媽的幫助。
中秋的時候,我回家,村裡家家都蓋起了樓房,有的也開起了跑車,水泥路也早已經鋪進了村裡。每逢過節家裡都會殺雞慶祝一家團聚,這一次也不例外,畢竟是習俗,弟弟妹妹卻一塊也不吃,爸爸問道:“幹嘛不吃啊?”“吃得好膩啊!”妹妹答道。爸爸不禁感歎:“小的時候我想吃還吃不到呢,你還那麼嫌棄!”“那整只雞都留給你了,爸爸慢慢吃……”調皮的弟弟應道。
是的呢,現在我們的生活在慢慢變好,溫飽對於絕大部分百姓來說已經不是個問題,而如今,是一個追求知識的時代,大學是知識的殿堂之一,我很慶倖能夠繼續我的學習之路,讓我在奮鬥的路上(提升自我以及讓家人、身邊的人過得更好)少了許多羈絆。
最近心煩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哼起“I believe I can fly~"有時候就會把謂語動詞改一改,以適應語境,現在我想哼的是”I believe I can live a better life~"
The same to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