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拙略之作 3(完结篇)
发表于 : 周六 2月 27, 2016 5:18 pm
Chapter 3
又是一年夏天,荷塘的荷花开得很诱人,荷塘里其实并不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有鱼在游来游去,而是黑乎乎的泥浆。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啊,荷塘中黑乎乎的泥巴依然止不住荷叶和荷花的清高。夜晚一片蛙声夹杂着昆虫的鸣叫,经常就是妞妞的吹眠曲。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夏天,妞妞家有了新的机遇。
那个夏天,哥哥总是咳嗽不停,乡里的医生是找遍了就是没有起色。妈妈带着哥哥一遍一遍往县城跑,钱也一点一点地消耗。那是一个极点,真的是揭不开锅,但是妞妞幸运,阿姨和其他亲戚有愿意借米借菜给妞妞家。但是全靠亲戚怎么能行呢,妈妈想不出法子。最后,妈妈就把新酿的黄酒用可乐瓶子装起来,标个价就摆在村里一个小卖部门口,就想有谁要的,就可以有点能够周转的钱了。
太阳很辣,晒得黄酒分解,产生好多好多气体,把瓶子鼓得涨涨的。一天过去了,无人问津,晚上妈妈将它带回来,放掉气。在放气的时候,只见妈妈小心翼翼地旋转着瓶盖,瓶中的黄酒冒着浓浓的气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要逼出瓶口了,妈妈只好又拧紧瓶盖,此时气泡慢慢回落。就像钱塘江的潮那样,猛然间来势汹汹,退潮时慢慢散去。就这样来回几次,气体终于放完。瓶内气压终于和大气压一样了,不然,妞妞真的很怕这装黄酒的可乐瓶像地雷那样爆炸掉。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个村里的老师买下了。就这样子,拮据的过了半个月左右,那老师带着她的同事到妞妞家来想买黄酒。呃……这也行,妞妞妈本来就没有打算再卖黄酒了,因为当时她怎么能够料到还会有顾客亲自上门来寻找呢。于是,就这样歪打正着,妞妞妈酿的黄酒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顾客,也从此妞妞家走上了一条“经商”之路。
在那以后的几年里,妈妈酿酒,妈妈去卖。爸爸和从前一样狩猎,呃,就是这样,家里多了一条路多了一份收入。
渐渐地,哥哥念初中了,妞妞也念小学高年级了,家里花销又多了。吃的穿的自然会增加,但是有一种潜在的消费也在萌芽。妞妞所在的学校人并不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也有部分同学的爸爸妈妈去深圳广州等大城市打工,过年过节了,他们自然会带些新奇的玩意儿给他们的孩子。就是这样,渐渐地,攀比之风也在学校日益盛行。学校要求大家必须穿校服,那同学之间就攀比鞋子。还记得有一个女同学一双鞋子就花了将近200人名币,这使得妞妞羡慕得不要不要的。所以在这种风气下,妞妞也觉得自己有必要买双名牌鞋在同学面前威风一把。但是,妈妈却拒绝了。
但是妞妞不甘示弱啊,能怎么办呢?也不能怎么办,只好逞强了。于是,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妞妞都暗自较劲,每一次妞妞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只能赢不能输,而赢就是要拿第一。就是这样,没有经济条件可以在同学面前得瑟,只好抓住每一次的考试。妞妞当时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在我面前晃他们新买的书包和手表,但是我却只有哥哥用过的一个旧书架,只有过期日历订成的练习本,还有爸爸用镰刀削好的铅笔。他们很得意,但是,我一定要在其中考试中给他们一巴掌”,幼小的心灵里,在这个时候就种下了较劲的种子。这也许就是妞妞为什么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体现的那么刚和那么要强,但这是后话了。
就在顾客慢慢多起来的时候,妈妈不想让爸爸再去山里狩猎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过上次的大难之后,家里人都很看重平安。于是,爸爸向亲戚借了点经费,买了部三轮摩托,每逢赶集日遍用三轮车载着黄酒去市场售卖。不仅仅是在最近的那个市场,就连临近的镇子也去,风雨无阻。终于摆脱了捕野猪这种罪恶深重的生计,妞妞自然也是高兴的。
不过,妞妞感到心里很不愉快就是几乎每天的午餐都是兄妹俩在吃,爸爸出去卖酒,中午不回来,妈妈一酿酒就是一天,中午经常只是随便吃一点。爷爷奶奶喜欢自己做饭自己开锅。但是,这恰恰是很多农村家庭的小孩要面临的问题。妞妞家还好,天天都可以看见爸爸妈妈,而有些同学一年就见爸爸妈妈两三次,手机还没有在弄民工群体普及,平时通电话也是寥寥可数。
就这样一过又是几年。
在中国的大地上,尤其是很多农村家庭,有一种希望叫孩子。很多的家长都盼着孩子可以出人头地,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己难以改变现在的处境。妞妞爸爸也是其中一员。他相信善,但是生活所迫去打了那么久的猎,他相信改变,也愿意改变。他总是以自己没有学识而生活得很痛苦的亲身经历教导着妞妞和哥哥,他总是说,人的出路有很多条,但是读书是最好的一条,妞妞也一直相信这句话。
就是在这期盼的带引下,妞妞举家搬去县城,哥哥在县城高中念书,妞妞在一所初中念书。在爸爸看来,城里的教育就是要比乡下好,哪怕是城里最差的学校。爸爸还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形容这种观点。
爷爷奶奶没有跟着到城里来,他们说他们喜欢乡下的水土和习惯,其实他们只是怕拖累他们的后生。就这样妞妞一家4口人就租住在城郊的一个倒闭的工厂家属房里。这个工厂应该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很鼎盛的,但是,随后便慢慢萧条。但是毕竟是国企,下岗的工人仍然可以在家属房居住,每个月有政府下拨的津贴,而且可以另找工作。就这样,很多人都另买房子搬走了,家属房自然就用于出租。房子虽旧,但是房租便宜啊,而且离妞妞和哥哥的学校都很近。
在城里,黄酒成了这个家庭唯一的生计,但是在勤劳的爸爸妈妈安排下,日子虽然拮据但也是无惊无险。妞妞走读,家和学校的距离也不过是200米,哥哥住校,毕竟高中,学习忙着呢。
妈妈两天酿一次酒,爸爸天天开着三轮车出去卖,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时间晃眼就过去了。
那是2012年,夏天依旧如约而至,黄昏的红晕也笼罩着这一个小县城。就在这一年,妞妞要考高中了,哥哥要考大学了。爸爸是很开心的,因为他对他的孩子们很有信心,在临考前一两个月,虽然他不能像有些家长那样陪读或者送饭去学校,但是,爸爸妈妈尽他们的努力不让孩子们在吃饭上犯愁和浪费时间。他们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时时刻刻监督者孩子们,而是选择了一种放养型的方式。他们总是说,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你们不说,我就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想要什么。爸爸妈妈也让他的孩子们知道他们不会干预太多,因为他们读书少,不了解现在的学习应该怎么样才能学好,这些都只有靠妞妞和哥哥自己去探索,爸爸妈妈没有前车之鉴。
就是这样,兄妹俩并没有体现出对考试来临的特别状态,就这样考试如期而至。哥哥先高考了,考完之后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就觉得考就考了嘛没什么大不了的。考完之后,哥哥还帮妞妞准备餐食,也给妞妞补习功课,其实妞妞功课做得已经很好了,但是哥哥觉得妞妞做题还是太慢。。。就这样,大概两个星期之后,妞妞也考试了。题不会很难,考得很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意外。
考完之后,妞妞整理了她的书籍。感觉在县城读书的日子里真的收获了不少东西。老师们都很可亲可敬,同学们都很友善,尤其是在自己刚转校的时候,同学们特别热情。因为成绩好,口才好,妞妞很得老师喜欢。老师似乎很喜欢学生见面时说的老师好,每次妞妞遇见老师都说老师好,老师就会无比开心。为什么孩子的问好会使得大人这么开心呢?妞妞那时经常考虑这个问题。但是现在的妞妞觉得,有礼貌的孩子,确实会让大人更喜欢。。。
就这样,玩了将近十来天,考试成绩出来了。哥哥没有考到理想的样子,但是妞妞考得还算不错。哥哥考了二本B类,虽是本科,但是学费是非常的贵啊,以前曾近有人数落爸爸说两个小孩,爸爸供不起,念不起大学。难道这就成了现实?不可以,绝对不可以!哥哥也很难过,就想,要不就不继续读了,在县城开个铺头,做点小生意算了。是啊,才17岁,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快乐的年纪,却被一次高考落榜整的纠结又烦恼。但是,经过一番斗争,爸爸也失落了一番,之后,却又有一种希望叫做复读。于是,暑假没有结束,哥哥就收拾书本重回高中,那一次,妞妞从哥哥的背影中看到了什么是坚强不屈。
妞妞成绩虽然还算不错,但是,想上市重点高中也是很艰难。市里高中下到县里招人是有人数限制,而且限得很死,只招全县前三十名。妞妞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等待着录取的结果,但是只被招生办的老师一通电话告知没有录取进去。因为,差了一分。那是何等的心灰意冷啊。初中的副校长很关心妞妞的录取,可能是妞妞给他的印象很好,所以他特别联系市重点中学的招生负责人,为妞妞争取一个录取名额。后来,招办负责人说可以给机会,但是要面试。
于是,妞妞就拿着一大叠的各种竞赛获奖证书前往招办面试,招生老师对这位小姑娘也是很有耐心也很友善。妞妞和老师讲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讲了以后会怎么怎么努力,怎么怎么想去市里读书。。。就这样,妞妞又进了市里的重点高中读书。这一路,其实要感谢的还是初中的很多老师们,因为他们的悉心指导使得我足以在各种比赛中夺奖,也因为有他们,生活的艰辛似乎不值一提。在学校,有师友的关爱,在家,有爸爸妈妈的鼓励,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甚是美好。
就这样,12年的夏天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就是苦乐交织的,但是对于哥哥而言却是另一种希望的开始。看着自己的同学一个个去大学报到,看着他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衣裳,而自己却是一身稚嫩的校服,哥哥也感到难过,所以,后来的哥哥不愿意见别人,除了爸爸妈妈,除了妞妞,其他人,哥哥都不想见。就这样埋头于书海中,天还没亮就起床,直到夜晚,看着其他家窗子,灯光一点一点的熄灭,哥哥窗子依旧是灯火通明,这又是一个挑灯夜战的夜晚。
春节假期,哥哥除了和爸爸回去见了爷爷奶奶,其他的亲戚一个都没有见,同学聚会也一个也没有参加。也许这真的是在高考体制下很多考生的无奈吧。有得必有失,没有舍去,哪来收获啊。
一年又过去了,哥哥再度进入高考考场。这一次,哥哥带着一年以来的所有积淀也带着这一年来的压抑,走向了考场。家离学校依旧那么近,哥哥骑着吱吱作响的自行车去考试了。妞妞也在家里,但是却帮不上什么忙。真的,很多时候,压力和责任只能自己去承担,谁也帮不到你,哪怕是亲兄弟姐妹。妞妞只是笨拙的将妈妈买回的菜煮好等待哥哥回来,回来了,妞妞没有问考得如何,反倒是哥哥自己先开口了,或许这就是妞妞家一贯的作风,有啥事喜欢自己说出来。
就这样无惊无险,又到5点,全部考完了,哥哥看起来是轻松了不少。但是在成绩出来之前,哥哥还是偶尔会担心。
十来天又过去了,哥哥查到了高考的成绩,终于考进了第一批本科。这时妞妞正在学校饭堂,刚吃完午餐,哥哥打电话过来,告知喜讯。那是一个很幸福的时刻,因为在乡下,出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出一个重点本科更不容易。这时候,哥哥不用担心上不起学了,因为重点本科的学费不会很贵,而且妞妞在学校拿了助学金,这下,有书读了。
后来哥哥去了一个医校,因为爸爸说,读医去吧,学门手艺,以后可以自己混口饭吃,也治病救人,帮我解脱解脱,以前打猎,杀害了太多动物,罪恶深重啊。哥哥本来就喜欢医学,在初中就手抄医书,看来是个学医的好苗子啊。
从那时起,爸爸常年皱着的眉头终于可以舒展一下了,毕竟他已经有一个大学生孩子了,而妞妞是他最不担心的小孩,不管是从哪方面看,他都是不怀疑妞妞可以很好的度过高中时光的。
实事证明,爸爸的想法是对的。生活拮据的过着,但是现在的爸爸妈妈比以前多了一份期盼和希望。生活就是这样,有了希望,暂时的苦又算得上什么。活在希望的世界里,努力做好自己手头的事,不是很好吗?
由于开学了,所以这篇小小说就此结束,希望以后可以正儿八经的写写小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写着玩
又是一年夏天,荷塘的荷花开得很诱人,荷塘里其实并不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有鱼在游来游去,而是黑乎乎的泥浆。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啊,荷塘中黑乎乎的泥巴依然止不住荷叶和荷花的清高。夜晚一片蛙声夹杂着昆虫的鸣叫,经常就是妞妞的吹眠曲。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夏天,妞妞家有了新的机遇。
那个夏天,哥哥总是咳嗽不停,乡里的医生是找遍了就是没有起色。妈妈带着哥哥一遍一遍往县城跑,钱也一点一点地消耗。那是一个极点,真的是揭不开锅,但是妞妞幸运,阿姨和其他亲戚有愿意借米借菜给妞妞家。但是全靠亲戚怎么能行呢,妈妈想不出法子。最后,妈妈就把新酿的黄酒用可乐瓶子装起来,标个价就摆在村里一个小卖部门口,就想有谁要的,就可以有点能够周转的钱了。
太阳很辣,晒得黄酒分解,产生好多好多气体,把瓶子鼓得涨涨的。一天过去了,无人问津,晚上妈妈将它带回来,放掉气。在放气的时候,只见妈妈小心翼翼地旋转着瓶盖,瓶中的黄酒冒着浓浓的气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要逼出瓶口了,妈妈只好又拧紧瓶盖,此时气泡慢慢回落。就像钱塘江的潮那样,猛然间来势汹汹,退潮时慢慢散去。就这样来回几次,气体终于放完。瓶内气压终于和大气压一样了,不然,妞妞真的很怕这装黄酒的可乐瓶像地雷那样爆炸掉。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个村里的老师买下了。就这样子,拮据的过了半个月左右,那老师带着她的同事到妞妞家来想买黄酒。呃……这也行,妞妞妈本来就没有打算再卖黄酒了,因为当时她怎么能够料到还会有顾客亲自上门来寻找呢。于是,就这样歪打正着,妞妞妈酿的黄酒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顾客,也从此妞妞家走上了一条“经商”之路。
在那以后的几年里,妈妈酿酒,妈妈去卖。爸爸和从前一样狩猎,呃,就是这样,家里多了一条路多了一份收入。
渐渐地,哥哥念初中了,妞妞也念小学高年级了,家里花销又多了。吃的穿的自然会增加,但是有一种潜在的消费也在萌芽。妞妞所在的学校人并不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也有部分同学的爸爸妈妈去深圳广州等大城市打工,过年过节了,他们自然会带些新奇的玩意儿给他们的孩子。就是这样,渐渐地,攀比之风也在学校日益盛行。学校要求大家必须穿校服,那同学之间就攀比鞋子。还记得有一个女同学一双鞋子就花了将近200人名币,这使得妞妞羡慕得不要不要的。所以在这种风气下,妞妞也觉得自己有必要买双名牌鞋在同学面前威风一把。但是,妈妈却拒绝了。
但是妞妞不甘示弱啊,能怎么办呢?也不能怎么办,只好逞强了。于是,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妞妞都暗自较劲,每一次妞妞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只能赢不能输,而赢就是要拿第一。就是这样,没有经济条件可以在同学面前得瑟,只好抓住每一次的考试。妞妞当时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在我面前晃他们新买的书包和手表,但是我却只有哥哥用过的一个旧书架,只有过期日历订成的练习本,还有爸爸用镰刀削好的铅笔。他们很得意,但是,我一定要在其中考试中给他们一巴掌”,幼小的心灵里,在这个时候就种下了较劲的种子。这也许就是妞妞为什么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体现的那么刚和那么要强,但这是后话了。
就在顾客慢慢多起来的时候,妈妈不想让爸爸再去山里狩猎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过上次的大难之后,家里人都很看重平安。于是,爸爸向亲戚借了点经费,买了部三轮摩托,每逢赶集日遍用三轮车载着黄酒去市场售卖。不仅仅是在最近的那个市场,就连临近的镇子也去,风雨无阻。终于摆脱了捕野猪这种罪恶深重的生计,妞妞自然也是高兴的。
不过,妞妞感到心里很不愉快就是几乎每天的午餐都是兄妹俩在吃,爸爸出去卖酒,中午不回来,妈妈一酿酒就是一天,中午经常只是随便吃一点。爷爷奶奶喜欢自己做饭自己开锅。但是,这恰恰是很多农村家庭的小孩要面临的问题。妞妞家还好,天天都可以看见爸爸妈妈,而有些同学一年就见爸爸妈妈两三次,手机还没有在弄民工群体普及,平时通电话也是寥寥可数。
就这样一过又是几年。
在中国的大地上,尤其是很多农村家庭,有一种希望叫孩子。很多的家长都盼着孩子可以出人头地,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己难以改变现在的处境。妞妞爸爸也是其中一员。他相信善,但是生活所迫去打了那么久的猎,他相信改变,也愿意改变。他总是以自己没有学识而生活得很痛苦的亲身经历教导着妞妞和哥哥,他总是说,人的出路有很多条,但是读书是最好的一条,妞妞也一直相信这句话。
就是在这期盼的带引下,妞妞举家搬去县城,哥哥在县城高中念书,妞妞在一所初中念书。在爸爸看来,城里的教育就是要比乡下好,哪怕是城里最差的学校。爸爸还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形容这种观点。
爷爷奶奶没有跟着到城里来,他们说他们喜欢乡下的水土和习惯,其实他们只是怕拖累他们的后生。就这样妞妞一家4口人就租住在城郊的一个倒闭的工厂家属房里。这个工厂应该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很鼎盛的,但是,随后便慢慢萧条。但是毕竟是国企,下岗的工人仍然可以在家属房居住,每个月有政府下拨的津贴,而且可以另找工作。就这样,很多人都另买房子搬走了,家属房自然就用于出租。房子虽旧,但是房租便宜啊,而且离妞妞和哥哥的学校都很近。
在城里,黄酒成了这个家庭唯一的生计,但是在勤劳的爸爸妈妈安排下,日子虽然拮据但也是无惊无险。妞妞走读,家和学校的距离也不过是200米,哥哥住校,毕竟高中,学习忙着呢。
妈妈两天酿一次酒,爸爸天天开着三轮车出去卖,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时间晃眼就过去了。
那是2012年,夏天依旧如约而至,黄昏的红晕也笼罩着这一个小县城。就在这一年,妞妞要考高中了,哥哥要考大学了。爸爸是很开心的,因为他对他的孩子们很有信心,在临考前一两个月,虽然他不能像有些家长那样陪读或者送饭去学校,但是,爸爸妈妈尽他们的努力不让孩子们在吃饭上犯愁和浪费时间。他们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时时刻刻监督者孩子们,而是选择了一种放养型的方式。他们总是说,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你们不说,我就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想要什么。爸爸妈妈也让他的孩子们知道他们不会干预太多,因为他们读书少,不了解现在的学习应该怎么样才能学好,这些都只有靠妞妞和哥哥自己去探索,爸爸妈妈没有前车之鉴。
就是这样,兄妹俩并没有体现出对考试来临的特别状态,就这样考试如期而至。哥哥先高考了,考完之后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就觉得考就考了嘛没什么大不了的。考完之后,哥哥还帮妞妞准备餐食,也给妞妞补习功课,其实妞妞功课做得已经很好了,但是哥哥觉得妞妞做题还是太慢。。。就这样,大概两个星期之后,妞妞也考试了。题不会很难,考得很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意外。
考完之后,妞妞整理了她的书籍。感觉在县城读书的日子里真的收获了不少东西。老师们都很可亲可敬,同学们都很友善,尤其是在自己刚转校的时候,同学们特别热情。因为成绩好,口才好,妞妞很得老师喜欢。老师似乎很喜欢学生见面时说的老师好,每次妞妞遇见老师都说老师好,老师就会无比开心。为什么孩子的问好会使得大人这么开心呢?妞妞那时经常考虑这个问题。但是现在的妞妞觉得,有礼貌的孩子,确实会让大人更喜欢。。。
就这样,玩了将近十来天,考试成绩出来了。哥哥没有考到理想的样子,但是妞妞考得还算不错。哥哥考了二本B类,虽是本科,但是学费是非常的贵啊,以前曾近有人数落爸爸说两个小孩,爸爸供不起,念不起大学。难道这就成了现实?不可以,绝对不可以!哥哥也很难过,就想,要不就不继续读了,在县城开个铺头,做点小生意算了。是啊,才17岁,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快乐的年纪,却被一次高考落榜整的纠结又烦恼。但是,经过一番斗争,爸爸也失落了一番,之后,却又有一种希望叫做复读。于是,暑假没有结束,哥哥就收拾书本重回高中,那一次,妞妞从哥哥的背影中看到了什么是坚强不屈。
妞妞成绩虽然还算不错,但是,想上市重点高中也是很艰难。市里高中下到县里招人是有人数限制,而且限得很死,只招全县前三十名。妞妞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等待着录取的结果,但是只被招生办的老师一通电话告知没有录取进去。因为,差了一分。那是何等的心灰意冷啊。初中的副校长很关心妞妞的录取,可能是妞妞给他的印象很好,所以他特别联系市重点中学的招生负责人,为妞妞争取一个录取名额。后来,招办负责人说可以给机会,但是要面试。
于是,妞妞就拿着一大叠的各种竞赛获奖证书前往招办面试,招生老师对这位小姑娘也是很有耐心也很友善。妞妞和老师讲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讲了以后会怎么怎么努力,怎么怎么想去市里读书。。。就这样,妞妞又进了市里的重点高中读书。这一路,其实要感谢的还是初中的很多老师们,因为他们的悉心指导使得我足以在各种比赛中夺奖,也因为有他们,生活的艰辛似乎不值一提。在学校,有师友的关爱,在家,有爸爸妈妈的鼓励,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甚是美好。
就这样,12年的夏天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就是苦乐交织的,但是对于哥哥而言却是另一种希望的开始。看着自己的同学一个个去大学报到,看着他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衣裳,而自己却是一身稚嫩的校服,哥哥也感到难过,所以,后来的哥哥不愿意见别人,除了爸爸妈妈,除了妞妞,其他人,哥哥都不想见。就这样埋头于书海中,天还没亮就起床,直到夜晚,看着其他家窗子,灯光一点一点的熄灭,哥哥窗子依旧是灯火通明,这又是一个挑灯夜战的夜晚。
春节假期,哥哥除了和爸爸回去见了爷爷奶奶,其他的亲戚一个都没有见,同学聚会也一个也没有参加。也许这真的是在高考体制下很多考生的无奈吧。有得必有失,没有舍去,哪来收获啊。
一年又过去了,哥哥再度进入高考考场。这一次,哥哥带着一年以来的所有积淀也带着这一年来的压抑,走向了考场。家离学校依旧那么近,哥哥骑着吱吱作响的自行车去考试了。妞妞也在家里,但是却帮不上什么忙。真的,很多时候,压力和责任只能自己去承担,谁也帮不到你,哪怕是亲兄弟姐妹。妞妞只是笨拙的将妈妈买回的菜煮好等待哥哥回来,回来了,妞妞没有问考得如何,反倒是哥哥自己先开口了,或许这就是妞妞家一贯的作风,有啥事喜欢自己说出来。
就这样无惊无险,又到5点,全部考完了,哥哥看起来是轻松了不少。但是在成绩出来之前,哥哥还是偶尔会担心。
十来天又过去了,哥哥查到了高考的成绩,终于考进了第一批本科。这时妞妞正在学校饭堂,刚吃完午餐,哥哥打电话过来,告知喜讯。那是一个很幸福的时刻,因为在乡下,出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出一个重点本科更不容易。这时候,哥哥不用担心上不起学了,因为重点本科的学费不会很贵,而且妞妞在学校拿了助学金,这下,有书读了。
后来哥哥去了一个医校,因为爸爸说,读医去吧,学门手艺,以后可以自己混口饭吃,也治病救人,帮我解脱解脱,以前打猎,杀害了太多动物,罪恶深重啊。哥哥本来就喜欢医学,在初中就手抄医书,看来是个学医的好苗子啊。
从那时起,爸爸常年皱着的眉头终于可以舒展一下了,毕竟他已经有一个大学生孩子了,而妞妞是他最不担心的小孩,不管是从哪方面看,他都是不怀疑妞妞可以很好的度过高中时光的。
实事证明,爸爸的想法是对的。生活拮据的过着,但是现在的爸爸妈妈比以前多了一份期盼和希望。生活就是这样,有了希望,暂时的苦又算得上什么。活在希望的世界里,努力做好自己手头的事,不是很好吗?
由于开学了,所以这篇小小说就此结束,希望以后可以正儿八经的写写小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写着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