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求学

版主: 黎錦麟

回复
寂静的风
帖子: 27
注册时间: 周三 8月 08, 2012 4:08 pm

香港求学

帖子 寂静的风 » 周三 4月 20, 2016 11:09 pm

文章其实很早就写好了,只是一直想要重新修改,不料这段时间发烧生病,便一拖再拖。也许感想不够,但是笔者向来注重描写细节,感情早已在细节中透露,便不再赘述。文章写得这么烂,且不会再平台上编辑以及放照片,所以文章难免枯燥,望各位读者海涵。

香港求学

回想起小学三年级结束的时候祖母问我的话“你还想读书吗?不读书的话就在家里放牛吧”,再对比如今自己身处设备一流的香港中文大学的图书馆,我只道是梦一般。

当年我回答祖母“我想读书”,并不是因为我当时就觉得读书对自己来说多重要,而是因为自己不喜欢放牛,而且想到自己未来只能以放牛为生,我感到恐惧和无望。母亲坚持让我读书,且从小我身上便承担着许多的期望,父母只当我是男孩来养,并不觉得我会脆弱。
现如今自己身处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园,真是何其有幸!常常也会反思自己,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是否对得起这份上天赐给的幸运。我时常想,自己只是与常人无异,却怕世人都以为我是女强人一般,读书玩乐做事样样俱能。然而只有我自己最明了,读书,从来我都不是最优秀的一个,我只感到自己在不停地往前赶啊赶,却从来没有到达峰顶的时候。在本科是如此,在中大更是如此。玩乐,我确是更不在行了。本科的时候,我便是跟着同学去玩;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僧,一开始也是跟着同学去玩罢,直到在香港的各位星爸星妈带我出游,我才渐渐地见了世面。


一、初至香港

第一个学期,初至香港,我又再次的迷失在了大都市。第一次是在刚去上海读书的时候,也是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我才慢慢摆脱混沌的状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还好这次的迷失,只有半年的时间。第一个学期只能说是我适应香港的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所谓的迷失,便是不知自己的定位,任由邪念胜过了正念。在学习上,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作业不能当成作业,而是要当成自己的作品去完成,要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生产者的角色。一旦要小组讨论,便觉着自己处处不如人,说不出什么特别的观点来。当然,这也是我在本科时荒废学业的后果罢。生活上,一来是饮食不惯。刚来香港的半个月的时间,是无论如何都吃不饱的。这倒不是因为饭菜给的少,而是肉太多了,碗里只漂着一两根青菜甚至是没有。所以常常是只能浪费了许多的菜,心里不安但也无论如何都吃不下了。往常家中只是逢年过节时会荤多于素的,如今日日食肉,身体却有些消受不起。当然这里也是有素菜的,哪知这里的素菜还不如荤菜好吃,只能作罢,且好吃的素食却是比普通的荤菜贵得多。所幸,一个月后也渐渐适应了,暂且无话。二是香港的空调实在冻人,自己不知该如何穿着,一时也没有合适的。当时9月天,室外如火炉,室内如冰窖,身体在一热一冷之间便生病感冒了,即是怕热又是怕冷。后来星爸星妈们给了我一些衣裳,我也渐渐知道该如何保暖。然而空调这事在寝室却是另一问题,寝室里不开空调着实热,然室友中有要求不让开空调的,于是便只能用参加活动时送的小风扇稍解暑意,时间长了,便也尽量不在寝室呆了。三是寝室的关系也较大学时复杂,室友们个个对别人提要求,只我不知有什么要求可以提来约束别人。自己只能小心谨慎,甚至后来连回宿舍都提心吊胆了。幸而这方面的紧张在第二个学期便缓和了,而且自己也看开了:有要求便遵守罢,且并不是自己的问题,何须揽了责任?第一个学期的日子过得很快,但是我却没有能好好把握,这是因为重心不稳,走到哪儿都是浮躁的。


二、寻回兴趣
第二个学期好些罢。我心里知自己太浮躁,便要治治这个浮躁病。第二个学期有次同朋友去了一次佛学道场做晚课,那日狂心稍歇。后来自己便得空了就去佛寺,做做诵经之事。自己是素喜佛学的,曾经一位老师说过,要读懂佛学,还要先懂中医,于是便也想学中医。然各位不要误解,我向来不将佛学当作宗教之事,只作佛学是物理学。机缘巧合,这学期自己便有了学习中医和佛学的机会。我常做晚课之道场免费开佛学基础班,每个星期日上午上课,总共有二十堂课。中医的学习班倒是在网上遇见的。这却要说起在上海时的一个缘分来。我在上海看病时认识了一位中医,与其相聊甚欢,我将自己的兴趣告知,他便很乐意帮助我,又送了我许多学习中医的资料。我也加了他的微信和QQ,时常同他保持联系。我见其分享了“中医读经典”这个手机应用软件,便喜不自胜。之前正愁有的医书太贵,这下可有了电子版。一日我打开这个软件,便看到上面推送中医班的消息,只不过这个是一个背诵班。我早有意要参加一个这样的背诵班,因自己浪费的时间太多,只想着法子把这些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于是便加入了。如今我已经参加了一期,坚持了一个月,天天利用在地铁上的时间背诵《伤寒论》。以前或许还会赞成背诵是死记硬背之法,后来却渐渐觉着不然。很多东西,不背下来,是不能用的,还是背下来的好,一边诵读,一边思考,背下来后还可以慢慢消化。且背诵是一件利于记忆的事情,背得多了,记忆便会提高。背诵是我在大学所用之最有效的方法,刚来时却太急躁,竟丢弃了,如今拾起这习惯,我也顿感浑身的力气。第二个学期的时间其实比第一个学期时间更紧,功课更多也更难,但是我已能应付自如。我窃以为,有了一些可以让自己坚持的事情,生活便有了重心。有了重心,便是很多的事情也一点点安排好。除了这两样,我还在荔枝FM上听《蒋勋说红楼梦》,说得极好,只是每一回的时间太长,足有三个多小时,我听了一个月也才讲到十回。我是天天睡觉前或准备早餐时或是走在安静的校园里时听听,有时只听十分钟,有时听半个小时,有时听上瘾了就会听一个多小时。现如今已经两个月了,我也听到了三十回。也许有人会疑惑,一下子学习这么多的兴趣,精力分散不能集中,是否有意义呢?这你们就不知了吧,佛学和中医其实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而《红楼梦》中又是处处体现中医的知识,且以佛学作为思想基础的,因而一并学习,令我得以不断思考,虽说现在未悟几分,但求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三、摘星记忆
我在香港最快乐的记忆,是属于摘星的。幸而有了各位星爸星妈的照顾和鼓励,我才不至于如此狼狈。初至香港,便有Nancy姐(梁美施星妈)和明哥(吴惠明星爸)接待我和护法小分队(黄生根星哥、唐生权星哥和莫婷星星,他们中有的第一次来港,便是来当护法了,并不能尽兴地逛逛,真是难为了他们) ,又带我们游览了城市大学,还送了一些台湾的点心给我们,真的很贴心有爱。接着又有May姐带我去尖沙咀吃饭,且送一些衣服给我。May姐教我说粤语,告诉我应该怎样喝咖啡,教我一些餐桌礼仪,还拜托她在中大当老师的朋友Dr. Ko帮忙照顾我。有一位是在上海见过的叶叔叔,他是梁志明叔叔的朋友,并不是摘星计划的星爸,但是他也带我去中大附近的一家很好吃小白鹭餐厅吃饭,席间他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我,告诉我年轻人便是要努力。Uncle Raymond(甘海恩叔叔)和Autie Betty 接我到家中和狗狗Polo玩,Polo很淘气,一直跟我闹。后来他们又带我到海边的餐厅吃饭,享受海风的吹抚。我们一道散步,听叔叔为我介绍了一下海边的环境以及海里的故事。叔叔阿姨送了我几件衣服,还有一盒月饼,以及书签和笔记本,又开车送我至宿舍楼下。梁志明叔叔只因我随意问的一句“明天吗”,便安排第二天同我见面。早前梁叔叔已让他在中大读书的女儿Vanessa照顾我,我只恨不能当面致谢。第二天梁叔叔又约了Carol星妈一起同我见面吃饭。叔叔很健谈,告诉我应该如何了解香港,又开车带我转了大半个香港。叔叔一点点给我介绍香港商业区和休闲区的情况,边开车边给我讲解各色各样在港的人群以及他们的生活,还谈及香港各处的管理。香港的三条隧道叔叔带我去了两条,又去了浅水湾和深水湾,经过了旺角等商业区。我们还经过了政府建造的公共房屋、香港大学和城市大学,也转了转富人的别墅区,让我感受到不同的生活状态。叔叔说,香港不只是繁忙,还有休闲。晚饭时叔叔特意让他的两位女儿一同吃饭,可见叔叔待人接物很有诚意。叔叔席间便示范该如何吃西餐。梁叔叔说有三句话要常说,一是唔该你,二是多谢你,三是请原谅我。中秋节之前,Uncle Sam(李沃深叔叔)邀请我到家中共度中秋。当天,我先和梁校长(梁复基叔叔)去老人院做义工,有的老人看到义工队伍送的月饼,不住流泪。义工活动结束后我便去Uncle Sam家中,然而当天我找了很久才找到去Uncle 家的小巴。初来大城市,我总是很容易迷失,不仅在内心,还在现实的路上。那天Uncle 亲自下厨,做了煲仔饭,烧了青菜,还买了烧猪等。饭后Uncle的小女儿Carman做了既漂亮又好吃的点心。我离开前还让我带了几个月饼,我都有同朋友分享。Uncle Sam其实在第一个学期给我介绍了关叔叔的女儿Karie,Karie给我一个机会去面试一个实习,虽然面试通过了,但是由于我的签证是学生签证,不允许在香港打工,只是作罢,但是这个机会我是很感恩的。Uncle Sam还介绍了一位中大的星爸Professor Cheung给我认识,在来香港前我还有向Professor询问意见,他在中大也很照顾我。他在学习上给我提建议,以及在我对未来的规划上也说了他的看法,我非常尊敬他。他带我到教职工餐厅吃饭,介绍中大的学姐给我认识,之后又带我去小白鹭餐厅吃饭。还有董家池先生邀请梁校长和我在沙田见面吃饭,又邀请我们去听他在中大的丝竹笙歌演唱会。后来又有Uncle Raymond的星星李素媚星姐和朱军城星星来港,我便又有机会同他们一起游览了香港。只说那时已至港快两个月了,自己却未游览香港的许多景点。跟着Uncle Raymond 和Auntie Betty,我们一起去了太平山,还有石澳,又去了海港城。那是难得的一天休闲时光,我也体味了任由阳光流出指尖的感觉,只慢慢地细细品味那种生活的气息。在太平山顶,有人在慢跑,有人带着宠物出来散步,有的一家子出来享受生活,也有组团出来行山的。而我们几个同叔叔阿姨一起出来,倒是有一家子出游的感觉。在Uncle家时,Uncle也是亲自下厨给我们做大龙虾。那是我有生之年见过最大的龙虾,快赶上我手腕的粗细了。叔叔做得真的很香。还做了一个什么海鲜的,但恐是我们从小吃不惯那海鲜罢,竟然不能体会那海鲜的美味来。叔叔又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好吃,悻悻地露出了小孩子的可爱表情。

除了在香港,我也时常回深圳和星星聚会。2015年9月3 日便有在红树林的聚会,许多星星从南宁、广州或其他地方赶来深圳聚会,当时是Nancy姐和明哥同我们一起,又重现曾经葡萄园歌舞团的疯狂。八月十五当天,郭叔叔(郭栋强叔叔)、邬叔叔(邬天寿叔叔)、Daisy姐和我们众多从各地赶来的星星一起到九龙生态园过中秋。我是最喜偷懒的那个,便去打乒乓球了。郭叔叔和邬叔叔见到我们打乒乓球,便回忆起青年时期来,也过来一起打。郭叔叔打的真是一级棒,后来邬叔叔便告诉我们郭叔叔曾经是校队的,难怪呢!随后两位叔叔都各显身手,同几位主力一起给我们做菜,味道真的是一级棒。然而我也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炒菜好吃的竟然都是男性,这可让女性的面子往哪儿搁啊!

第二学期刚开学我就同郭叔叔和Nancy姐到扶轮社做宣讲,第一次的表现不甚合意,但是郭叔叔和Nancy姐都夸奖安慰我。Nancy 姐送了我巧克力和日历本。这个日历本便是我后来重拾时间管理的习惯的机缘。有任何的计划,或者安排,我都写到日历本上,有空便看看,然后督促自己将一些事情要提前准备好。所以这个学期更忙,每周都有很多的事情,但是却更知如何应对。香港本不是太冷,但无奈今年50年一遇的寒潮,将整个香港带入了一片寒冷中。May姐怕我冻着,便给我送来保暖衣物。当时我的被子薄,晚上都是拿衣服当被子盖。也许是从小的习惯罢,喜欢先扛着,心想挨过几天便好了,却不知已经冷了几天,还是没有转暖的势头。于是我便想起梁志明叔叔说过,他那里有被子,若是需要,便同Vanessa说一声。我刚刚告诉Vanessa,她就立马送来给我了,而且送了一床薄的,一床厚的给我,还有一件羽绒服。我心里感动极了。难为她想的周到。自此后,我便睡得特别的安心。 随后Uncle Raymond也问我衣服够不够穿,然后和Auntie Betty一起把保暖衣裤送我楼下。Polo在车里叫了好几声,怕是太想我了,打招呼也这么热情。之后还有同中大的Professor Cheung和Dr. Ko见面。Professor建议我申博士,且他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因为在香港读博也是相当于工作,既可以做研究赚取科研经费,每个月又有定额奖学金。但是我实在想要先工作,不想只在校园中认识社会,于是便在掂量。Dr. Ko有一个项目,给我机会让我帮她做事。我很荣幸,负责中国大陆这一板块的资料收集,还让我记着工作的时间,也好给我结算工资。过年时我没有回家,Uncle Sam就邀请我去和他们吃年夜饭。年夜饭是Uncle Paul(张景涛叔叔)做的,超级美味的。后来有一次一个慈善俱乐部的聚会,Uncle Sam也邀请我一起去。Uncle Paul也去了,还有林湛叔叔。他们都和我讲粤语,所以我也有机会纠正自己很多不恰当的表达。那天我很幸运,抽了一个小奖品,林湛叔叔也抽到了,随后他将他奖品也送给我了。年初二May姐也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吃团圆饭。May姐那天生病了,说好了不让喝红酒,但是席间她一直嘟着嘴,说不能喝红酒不开心。趁我们不注意,May姐已经喝了好几杯红酒了。第二学期我坚持每个月第三个星期日下午去做一次义工,也渐渐融入到了这种环境中,和老人家更懂得如何对话了,做其他工作时也更加顺利,其他的义工队友都夸我进步了好多。只是梁校长的腿受伤了,好久都没有恢复。我也时常问候他,得知他慢慢好起来,也是放心了。一次罗嘉裕叔叔很想同星星们聚会,又希望同郭叔叔和Daisy姐一起,于是我和莫婷便张罗着,只是临时兴起的聚会,人来的较少,幸而玩得很尽兴。罗叔叔那天估计太开心了,不停地找星星说话,还去打趣别人,我们都当他是孩子一般。话说那日席间,Daisy姐要奖励那些每年都回来参加星聚的星星,因为他们真的很有心。郭叔叔当时便调皮道,我年年都参加哦,我也有奖励。我们一行人都笑了。席间聊天自不用说。有一天我没有任何提前的预约,只当是同Daisy姐短暂见面,却误打误撞地有机会同郭叔叔吃饭,又在同一个酒楼遇到了Uncle Sam。随后我便有机会参观两位叔叔的公司。郭叔叔的办公室很大,叔叔边同我聊天,边收拾自己的办公桌。叔叔谈到自己的工作,我也感到叔叔是很忙的。叔叔问我,忙是好还是不好呢?我只是心疼叔叔,却不知道要怎样回答。叔叔曾说过,我在校期间,先读好书,很多以后的事情不要急着去想,要慢慢的一步一个脚印。叔叔的话也是我第一个学期时常常用来告诫自己的,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后来郭叔叔已经约了客人,我便去Uncle Sam的公司参观。说是参观,实是聊天。Sam叔给我讲了很多摘星的故事,又给我介绍道德经,还让我看他的硕士论文。一开始,Sam叔把别人的硕士论文当作他的给我看,我找了半天也没有见到他的名字,后来我问他里面的内容,他才反应过来那不是他的,我在旁边也是醉了。他还跟我聊了找工作的事情。和Sam叔聊了一个小时,我便回校上课了。

四、校缘趣事
除了摘星的活动,周六课上的教授邀请我们去香港著名的学校民生书院参观。那是一所兼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学校,那里的教育和学生素质更是让我惊叹不已。老师们将环保、实用的概念贯穿在他们的教育中,于是我们看到幼儿园里用废品来做成的各式多彩的房子和用石头做成各种甜美的点心;又看到小学生学着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还为诗配图;还看到中学生用着流利的英语给我们介绍他们的日常学习和比赛。那里的幼儿园小朋友非常乖,拉着我们到处走,却有一点像“爸爸去哪儿”的场景。教授后来又邀请我们去参加一个华侨的演唱会,边吃饭边听30至60年代的经典歌曲,同时也认识了许多80年代毕业现在已经快要退休的中大校友。这些校友都童心未泯,相互打趣。有趣的事情倒不止这些。第一个学期与同学一起做小组讨论时,常常说着说着就偏离了主题,却变成了相声或者唱戏的主场,我们常常笑得前俯后仰。班级里有位回族同学,自称是成吉思汗之大将之后代,讲话口音可以切换成台湾腔、北京味儿、四川话、粤语等,他的出场完全可以不说话就已经有了笑星的气场。和这位回族同学特别好的另外一位麦霸同学,来港前就学了粤语,香港同学都夸他粤语说得好,结果一次课上他自我介绍时便用粤语,香港老师侧耳倾听,随后便用普通话说道:“同学你可不可以再讲一次?”我们只能嘲笑老师太诚实。和我们一起上课的有一位外国小哥,是波兰人,身材保养得非常棒,中文讲得超级溜。我只作他口语好,在加他微信时特意发了英文打招呼,他却来了句“哈哈!露脸吧”,着实把我吓了一跳。班级里还有位女生,特别喜欢外国小哥。我常常同她八卦外国小哥,于是便有了每次上课前谈论外国小哥的美好时光。我们各自都称呼自己喜欢的小哥叫“我小哥”。有次在食堂看到我小哥在倔犟地用着筷子,那表情,真是萌翻了。又有香港同学向我请教普通话,我专挑一些网络流行语给她说,比如“给力”、“hold不住”、“我也是醉了”、“有钱就是任性”,逗得她不停在笑。

再说父母。其实和父母的对话也是我在香港的一件趣事。来港前,我便教着母亲用微信,母亲一开始习惯了打电话的模式,等不得别人回复的信息,只是一个劲儿地喊“喂喂喂,怎么没有声音”,一开始学不下去,只是苦笑道“我不学了我不学了”。后来我离开家,母亲身边有些人也开始用起微信来,她便开始学着用,等她学会了,便很骄傲地告诉我“我学会了”,然后就时时分享一些关于安全、身体保健的主题,也学会了艾特我。微信朋友圈也是一个充满母爱的地方。有的时候母亲连续给我分享了十几条关于女性安全、网上银行安全、女性保养以及配偶和运势的消息。只是母亲不会打字,所以有段时间手机的话筒坏了,她发过来的语音我便听不了,她只是听着我给她发的语音罢。父亲大概是还没有习惯,很少用微信,母亲的语音里有时让父亲说说话,父亲只是笑笑却只同母亲说话。然而我打电话时,父亲母亲便都会和我聊聊。


也许我介绍较多的倒是社交的生活了。但只是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堆在一起,显得多。学习上,第一学期从不在图书馆过夜,这个学期已经刷新了记录。自己常常要看,此时已做过几个presentations以及完成了short essay、proposal、mid-term、first draft等,又在校外考了两门和求职有关的考试。考试是Carol星妈为我安排的,她还送了我一个小盆栽,我开心极了。

若是问我在香港有何感受,有无成长,我只愿说,我同普通人一样,都会经历迷茫,也会有过自卑,有时重心不稳感到生活煎熬。但是这个痛苦的过程,便是慢慢寻回自己的过程,因为寻回了自己,才能更好的把握生活。在自己重心不稳之时,会有自卑;然而重心稍稳,即便觉着自己不如人,也不在意,而更在意的是自己学到了什么。我其实自知还需要经历更多的不平衡。因为每个时期都会有每个时期的迷茫,寻回自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很难找到一个永恒的终点,也许,根本没有终点呢?
上林县11级王美玲
2016年3月22日
王美玲

黄德成
帖子: 15
注册时间: 周三 8月 26, 2015 8:16 am

Re: 香港求学

帖子 黄德成 » 周四 4月 28, 2016 7:23 pm

师姐好厉害。师姐在哪个大学呢,

寂静的风
帖子: 27
注册时间: 周三 8月 08, 2012 4:08 pm

Re: 香港求学

帖子 寂静的风 » 周一 5月 02, 2016 10:32 am

也没有啦,我挺水的。现在是在香港中文大学,之前是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王美玲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