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摘星一二事

版主: 黎錦麟

回复
曹城婉
帖子: 5
注册时间: 周日 9月 11, 2016 9:20 pm

我与摘星一二事

帖子 曹城婉 » 周六 9月 09, 2017 2:56 pm

最近都在忙开学的事情,所以忘了发表文章。今天周六,闲了就来回顾一下我与摘星之一二事吧。
2017年08月19日至08月21日,摘星大家庭再次在肇庆星湖玉兰花酒店欢聚一堂,新星的加入使这个大家庭越发壮大,原来的星星转变为星爸或星妈的做法更是完美诠释了薪火相传的真谛。
这次聚会的流程基本上和上次差不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星爸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分享了他对于幸福的看法。
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摘录:幸福是一种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从边际效用递减看幸福指数。简而言之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幸福感是暂时拥有了,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还会有新的价值期望和追求目标,这就是人的欲望。随着个人物质财富的积累,它的边际效用反而会递减,人们的幸福感也会随即骤然降低。
从沉没成本看幸福指数,你必须学会随时抛弃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就是付出之后再也无法收回的成本,例如你花了50元钱买了一张电影票,电影约一个小时,但你才看了半个小时,便发现电影其实一点都不好看,于是你开始考虑是不是要离开电影院。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就该忽略那50元钱,因为它就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还是继续看下去,它都收不回来了)要懂得心理调适,让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而不是为一些无能为力、不可挽回的事情去纠结、去烦恼,才能增强自身的幸福感。
从机会成本看幸福指数(所谓机会成本,经济学上就是指一项资源以其在其他用途中的最优用途上的价值所衡量的成本,也就是指在被舍弃的选项中具有最高价值的决策。)机会成本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多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但事实上,我们只能选择一种。而当一个人同时希望满足多个方面的需求时,就不自觉地运用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夸大了自身收益。如果机会成本无限累加,欲望就会无限膨胀,痛苦自然加剧,幸福指数就会降低。
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曾提出这样一个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获得越多,渴求越少,就越幸福;反之,就越不幸福。这也就是外人看来具备许多优势条件但其本人却不一定感觉幸福的缘故。形容此类现象的话很多,比如: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等等” 。(以上只是一些小小看法,具体关于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定义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改用一句话:幸福的定义各有各的不同,幸福的产生与感觉却如出一辙。)
今年我的星爸也在忙工作没能来参加这个夏令营。怎么说呢,看着别人都有星爸或星妈陪着,感觉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是,我在餐桌上认识了林先生和林太太以及Uncle Benny,他们都很照顾我,特别是林太太,特别懂我,一直和我聊天,给我夹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星爸没能来的缺憾吧!反正那顿饭,我吃得很感动呢。因为他们饭后就先走了,要回去工作。在饭后Uncle Benny 还加了我微信,嘱咐我要玩得开心点,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找他聊天这样子。另外,还有在合照时我再次见到了黄先生和他的太太,没想到他还记得我,当时是他主动跟我打招呼问我还记得他吗?(我当然记得了,他曾经在上一次聚会的餐桌上嘱咐我要大胆一点,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如此谆谆教诲,我铭记于心)这次我也主动过去听他跟别的星星谈话,虽然他还是说我很胆小的样子,但我感觉很是亲切啊。有人关注着我的成长,做我成长路上的指路人,这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加入摘星是更我的荣幸。
晚会前的晚餐我是跟着几位师姐去吃的(这几位师姐是我之前没接触过的)我们自己找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不一会儿师姐们拉了几位河源的星星过来凑一桌,然后这个也就是小小的联谊啦,我们都各自自我介绍了,(其实每次要自我介绍时我就会特别自卑,因为自己的学校不是什么985,也不是211,连重本都不是)然后其中一位师姐好像察觉到我的异样,随即鼓励我说,没关系的,大声说出来。)然后我就说了,再然后就是愉快的晚餐时间啦。还有就是在一开始和广宁地区的星星联谊时,我终于找到了一位和我在同一地区念书的小师妹啦,可开心了,终于不是一个星星在这个学校啦,我有伴啦😄
总而言之,这次的夏令营之旅还是很开心的。也期待下一次的见面!最后祝摘星计划越办越好,越发壮大。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