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印象
——2017年千人百村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
一.调研地的基本概况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总面积达11282平方千米,为一座海滨丘陵城市。平度市是隶属于青岛市的县级市,位于胶东半岛西部,也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下辖5个街道,12个镇,享有“杂粮之乡”“花生良种基地”的赞誉,大泽山镇位于平度市区以北,主要以葡萄种植和建材为主要产业,××村是在2012年由原来归属的长乐镇划入大泽山镇的行政区域。
该村实有耕地面积达136公顷,迁入和迁出人口都较少,人口总数保持基本稳定,村民以本地务工为主,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农业生产。该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前些年因为降水过多,农作物的根部被积水泡烂,作物收成极低,由于地形和气候变化的因素,近四年降水极少,河流已干涸,庄稼干旱,百姓连续几年无收成,甚至为负;村庄也没有灌溉用的水库,没有组织统一灌溉的方式,农业用水基本上依靠天然降水,村民们们也一直说他们是靠天吃饭;矿产资源极不丰富,处于矿产资源的边缘地带,第二产业无从发展。自1998年依照当时农户家庭人口总数进行土地承包后,本村没有再进行土地调整,农业经常歉收甚至绝收,从事农业生产收入较低,近年来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村庄里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土地流转现象基本不存在,由于农业收入无法支撑家庭的支出,家里有劳动力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在附近的工厂干活来维持生计,村里基本不见年轻人,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二.村里的故事与感受
(一)村民的致富之路在何方
午后两点半左右,村民们午休后都陆续来到外面,在树荫下唠嗑、乘凉,我们抓住机会这个和村民们共同交流的机会,展开有关问卷、有关村里现状的一些提问。村子很小,每家每户的问题也都相类似,一开始,村民们就观点穷啊,农民们的生活苦啊展开讨论,这个问题真的是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听了之后,我就问,现在物价也贵,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是来自何处?我以为农村村民的收入那自然主要都是来自他们农业生产,在沙沟村自然是花生、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了,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村民们说种植的作物,现今每年都是倒贴钱,辛辛苦苦忙碌一年,赚不到钱的。他们的收入主要是去附近其他的工厂之类的打工赚钱,那赚来的这些钱也就勉强支撑他们的基本生活,大多数家庭都是入不敷出,没有积蓄,没有理财的,每年的生活都是那么紧巴,村民们要怎样才能致富?这么持续下去,在将来这些人老了,在工厂干不动了,也没有什么养老金之类的,也种不了地了,那么这一批老人将来该如何生活?这些无疑也是给社会带来了负担。
现在的农业,已经有投入大量的科技,但是在沙沟村,村民们还是靠天吃饭,以农耕为主的生计难以为继。现状就是花销远大于收入,村民家中基本无积蓄,主要靠打工和临时的闲散的雇佣工作,而这些只是能维继生活。在村民的物质水平来看,条件和城市有一些差距,但是家用电器,像洗衣机、电冰箱等,普及度还是很高的。农村的储蓄水平不高,对于投资理财这方面自然是无从下手了。穷,不是简单的努力与否可以解释清楚的,在亲眼见到村民的勤劳和无奈时,才会真正感受到农民的无奈和心酸。我想农民的命根还是土地,要想解决村民的致富的问题,还是要精准扶贫。在沙沟村,靠天吃饭的地方,首先需要的就是改建适合这里的灌溉设施,解决农民耕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应该是该村致富的第一步。
(二)教育方面的精准扶贫
在教育方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村里的老一辈基本都是小学或初中毕业,他们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感触颇深,村民们深谙教育的重要性,走访的多户都秉持一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也要供子女读书的观念。村庄里之前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但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减少,村里的学校已经被撤了,毕业生都到乡镇里上初中。
其实回想该村的状况,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去,孩子们到了一定年龄,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读书,一个是打工。有些人在潜意识中就认为自己不适合读书,就出去赚钱打工,然而我们却不知道打工这是在增加辍学率还是就业率。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真的是这样。关于农村的教育,还有就是留在村里的教师资源是稀缺的,当然国家也在出台政策来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通过提供各种项目支持和政策保障,来支持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农村事业中。教育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精准解决教育扶贫,那真的是我们的美好希冀。
(三)尽责而热心村支书
在整个千百之行中,村支书一直都是作为司机来帮助我们,绝对是随叫随到。他说我们就和他儿子差不多大,他喜欢我们做这些事,也是放手大胆地让我们去锻炼,他说他也希望他的孩子能像我们一样,步入梦想的殿堂。他耐心地配合我们作了关于行政村的调查问卷;直接很信任的将村委会办公室的钥匙给我们,将办公室作为我们的阵地,让我们在村中顺利开展问卷;为我们联系优惠舒适的宾馆,带我们了解村中的具体情况,带我们到镇上盖章等等,我们的调研能够如此顺利地开展进行,村支书的帮助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四)细心且温暖的阿姨
在一起坐着聊天的时候,村里的阿姨看到我蚊子咬的腿上、胳膊上全是包,阿姨就让我跑到他们家前面的菜地里摘点薄荷,把它揉碎了,汁抹到袜子上,这样蚊子咬过的地方就不会特别痒了。但是我去到阿姨家菜地后,不知道哪一种才是薄荷,又怕抹错了,就回去了。阿姨看到我后,没发现薄荷,又亲自带我去菜地,为我抹上薄荷汁,走之前又给我包里塞了一大把,说只要痒了,就按照她教我的方法涂上去。虽说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是让我感受到的是我融入了他们,让我感到很暖心,因为我们不曾对陌生人有所期待,所以他们往往会带给我们更深的感动。
(五)感人的抗战老兵
老兵的故事,我们难以忘记,他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在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战火烧遍了大半个中国,平度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开辟后,此地的军民们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在沙沟村就有这样一位老兵,曾经作为一名机枪手,在阵地上冲锋陷阵,由于年事已高,这位抗战的亲历者对于那段历史记忆已经是很模糊了,但是说到与日本侵略者战斗,老人还是那么激动。他就是91岁的徐学友,一张复员军人证明、一块纪念勋章,记录了老人那时期的峥嵘岁月。如今,老人和儿子生活在一起,晚年生活也还不错,老人作为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他认为他的一生值了。他坚持当年的仗是集体打的,是他们的集体荣誉,那个年代的老兵,伟大而又低调,我想我会记得他的故事,我们会记得,历史会记得,在心中默默为他们鼓掌,也为他们祈福,年轻时经历战火纷飞,那么年老时愿他们晚年安康。
三.对于千人百村活动本身的感受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同学,大多数应该出生在城市,或许没有真正感受过农村,但是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报这个项目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多见见,感受一下我国各地的农村的不同,各地发展的异同。之前看到一位师兄对于千人百村、关于基层实践的留言,他说:“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让我们到田间地头,看到听到写到真实的现状,并为了改变而努力。在现今物质横流的时代,当所有人将眼球集中于包装光亮的人群并追随时,我们人大学子,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能够亲身去感受基层承受生活重担百姓的苦,去亲眼发现基层人民的困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带给他们一些欢愉,在体验、调研之余,锻炼我们与村民打交道、在一个陌生环境生活的能力,与此同时开展80周年校庆的公益活动,我想我们的此行是收获满满的。或许在调研过程中,也遭到了一些村民的拒绝:你们年年都来,这都五六年了,什么改变都没有,你们问的还是几年前的问题,有什么用啊。起初听到这些话,心里一直很难受,觉得无能为力,但是我们现在终究是学生,能力确实有限,但仔细想想,我认为千人百村的意义,不是让我们单纯地做那些问卷,收集数据,而是因为真实的经历与感受比听到的语言、看到的画面更有力量,用亲身感受来唤醒我们的思考与行动力。问卷的问题和与村民们的交流,或许内容散乱,未必深刻,但是以这种方式了解和探查本身,也是我们行动的起点。
就像我们常说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那一定就不会成功,未来的路还长,我们在成长的这个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发现与探索、与改变的过程,要相信未来总是很美好的。我想千百是一个能够锻炼人的能力和优秀品质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会遇见更好的自己,也希望自己能在接下来的生活中,自己能有发现,能为××村的发展献上微薄之力。
山东青岛——社会实践见闻感想
版主: 黎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