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广州
发表于 : 周五 10月 13, 2017 1:16 am
我眼中的广州
小学在广州读了六年,也算是一名半桶水的老广了。记得小时候扎根于广州底层,辗转于各个城中村,拖着个沉重的背包,里面装满了书。这是当时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常态,喜欢扎堆,喜欢吃学校门口5角一包的辣条,喜欢在小巷中穿梭奔跑。我眼中的广州,是由多个省市的平民融入的底层文化的集合体。那时候,长年生活在此的老广们夜生活多半就近,不像外地游客那般慕名瞎逛。宵夜就选街头巷尾,趿拉着拖鞋下楼吃,吃完回家冲凉睡觉,第二天照常上班。我还记得楼下开的烧烤档,每晚10点半准时开门,那时候,会有很多大人拿着啤酒,笑声与叹息一齐融入墨黑夜色。我没去吃过,因为当时没钱,但也因为童年这份未得满足的隐秘渴望,我对烧烤有着无法磨灭的印象。在我看来,它代表着广州的平民文化。
其实,对生活在广州的人来说,真正的一天往往是从日落开始的。如果把时间留一天在广州,一定是不需要急匆匆地起早出门,你可以悠哉悠哉,睡到自然醒。然后在傍晚时分,选一个最佳的观景点看城市入夜的模样。没有人会排斥你的慵懒。我记得那时候,住的附近接近珠江,我们几个小孩就在大人的带领下,在珠江边奔跑、吹江风,那么多小孩和大人,都过着这样的生活,这也是我们难得的快乐时光。这是我们的夜生活。而广州人对夜生活的热爱,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卡拉ok。在广州城,大小迪斯科、Pub、清吧、卡拉OK、水疗会馆星罗棋布。即使在城中村,卡拉ok也绝对是遍地都是的,毕竟,握手楼里住着无数需要宣泄的人民,他们需要呐喊。
广州是个温和的城市。小时候,每次在公车地铁上给人让座,都毫无例外地得到对方很诚挚的感谢;还经常有老人拒绝,“你坐你坐,我很快就到了”。虽然那时候还小,腼腆,但留下的印象却是很好的。
广州媒体是比较敢说,最不护犊的。她还是中国大陆最敢于发言的媒体,对于权贵官员的腐败行为的批判,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其他城市能比?看新闻联播,接受采访的路人都在说政府多好;看广东本地台,接受采访的路人全在说政府不好。珠江卫视的今日关注把关注点放在揭露社会悲剧上,他们毫不避讳,直击平民生活的黑暗。有拐卖,被杀,基础设施出事故,那时候,我了解到了生活的洪流下潜藏的危险。
广州作为一个开埠上千年,是明清时期绝大多数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广州十三行)的城市,有着绝大多数的海外华侨关系。广交会可是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国内唯一的对外开放窗口。这种特色国内其他地方都难有,而且是长期都难有这样的对外交流关系。这为当地的大众在观念思想上打下了极大的基础。所以有人说过,广州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此话不假。
我觉得北上广深,广州最适宜生活。北京压力太大,会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深圳,离香港很近,我只去过一次,印象很深刻,坐地铁看到别人都是用跑的,生活的太匆忙了,不适合向往平静的心。而广州,俗话说,“吃在广州”,一年四季各种蔬菜,水果,对于热爱各种各样水果的我来说,价格相对低廉的水果,足以诱惑我留下了。
广州是几个一线城市里生存成本最低、最悠闲随便也最接地气的那个。她贸易发达,服务业繁荣,物价不高,交通方便,美食众多,只要有心,完全可以过得很滋润,不管你是大老板还是小职员,穷人富人都可以活得很好。广州是一个两级分化非常明显的城市,但她不会排斥外来者,也不会压榨底层人民的生存空间。这就是广州。
下面是一些小贴士:
1、买电脑类产品到岗顶;
2、买手机类产品到海印广场,岗顶;
3、Shopping就到上下九,北京路,天河城,正佳;
买精品小玩儿可以到万菱,一德路那边;
4、买二手东西就到大沙头;
5、坐车的话,羊城通是必须的,很方便;
6、吃饭的地方很多,吃在广州嘛;不过大部分好吃的都在越秀海珠荔湾这些老城区,还有就是番禺的众多农庄,昨天就去了其中一个农庄烧烤....
7、景点的话,有羊城八景,还有比如长隆这类比较出名的游玩景点;
8、气候基本只有夏天和冬天,一年的气温大概就是6度~38度左右;
9、要防潮,墙上真的能滴水,一般会持续一个月。梅雨季节记得最好不要开窗,可以关窗开空调或者是开抽湿机。
10、注意不要上火,多喝水,多吃水果。特别是外地来的女孩子,来到南方这边后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长痘痘。
11、最好学会听粤语,在学校可能大家都说普通话觉得没什么,出去外面后如果能听懂粤语那会好很多,买东西也会方便很多。另外,广州人多车多,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12、广州早茶很有名,虽然小时候的我没钱去喝。
13、人真的好多!!高峰期的三号线简直是地狱级别的存在,而其他地铁线路也挤得令人想哭,在起点站上车居然没试过能坐到位置....昨天坐地铁,就是这样。
14、商场特别多,核心城区的地铁站几乎都连通商场,从地铁站出来分分钟要在商场里绕一大圈才能出去...还有就是,批发市场很多很大,可以去淘好多便宜的小东西和衣服。广州的地摊大多是衣服,价格低廉,这是小时候最常见的,现在也没有任何过时的趋势。
15、广州走路快的人很快,但是走路慢的人又真的很慢。
前段时间有篇网络热文,题目大概是,二十几岁住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文中大致的意思是,你年轻时候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它们都深深影响着你。巴黎也好,纽约也好,广州也好,又或是大理,桂林,和我们居住的三线小城。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且这样的气质将在你年轻的时候,悄无声息的浸润着你,影响你,改变你。
广州是一个特别的城市。考到暨大后,我回到这睽违六年的城市,却没有丝毫违和感。这个在向好发展的城市越来越注重民生。她就像一个温柔的母亲,无声地指引着我们前行。广州气质,是包容的,勇敢的,敢于发声抗拒不公的。而这,会影响我们一辈子。
小学在广州读了六年,也算是一名半桶水的老广了。记得小时候扎根于广州底层,辗转于各个城中村,拖着个沉重的背包,里面装满了书。这是当时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常态,喜欢扎堆,喜欢吃学校门口5角一包的辣条,喜欢在小巷中穿梭奔跑。我眼中的广州,是由多个省市的平民融入的底层文化的集合体。那时候,长年生活在此的老广们夜生活多半就近,不像外地游客那般慕名瞎逛。宵夜就选街头巷尾,趿拉着拖鞋下楼吃,吃完回家冲凉睡觉,第二天照常上班。我还记得楼下开的烧烤档,每晚10点半准时开门,那时候,会有很多大人拿着啤酒,笑声与叹息一齐融入墨黑夜色。我没去吃过,因为当时没钱,但也因为童年这份未得满足的隐秘渴望,我对烧烤有着无法磨灭的印象。在我看来,它代表着广州的平民文化。
其实,对生活在广州的人来说,真正的一天往往是从日落开始的。如果把时间留一天在广州,一定是不需要急匆匆地起早出门,你可以悠哉悠哉,睡到自然醒。然后在傍晚时分,选一个最佳的观景点看城市入夜的模样。没有人会排斥你的慵懒。我记得那时候,住的附近接近珠江,我们几个小孩就在大人的带领下,在珠江边奔跑、吹江风,那么多小孩和大人,都过着这样的生活,这也是我们难得的快乐时光。这是我们的夜生活。而广州人对夜生活的热爱,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卡拉ok。在广州城,大小迪斯科、Pub、清吧、卡拉OK、水疗会馆星罗棋布。即使在城中村,卡拉ok也绝对是遍地都是的,毕竟,握手楼里住着无数需要宣泄的人民,他们需要呐喊。
广州是个温和的城市。小时候,每次在公车地铁上给人让座,都毫无例外地得到对方很诚挚的感谢;还经常有老人拒绝,“你坐你坐,我很快就到了”。虽然那时候还小,腼腆,但留下的印象却是很好的。
广州媒体是比较敢说,最不护犊的。她还是中国大陆最敢于发言的媒体,对于权贵官员的腐败行为的批判,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其他城市能比?看新闻联播,接受采访的路人都在说政府多好;看广东本地台,接受采访的路人全在说政府不好。珠江卫视的今日关注把关注点放在揭露社会悲剧上,他们毫不避讳,直击平民生活的黑暗。有拐卖,被杀,基础设施出事故,那时候,我了解到了生活的洪流下潜藏的危险。
广州作为一个开埠上千年,是明清时期绝大多数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广州十三行)的城市,有着绝大多数的海外华侨关系。广交会可是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国内唯一的对外开放窗口。这种特色国内其他地方都难有,而且是长期都难有这样的对外交流关系。这为当地的大众在观念思想上打下了极大的基础。所以有人说过,广州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此话不假。
我觉得北上广深,广州最适宜生活。北京压力太大,会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深圳,离香港很近,我只去过一次,印象很深刻,坐地铁看到别人都是用跑的,生活的太匆忙了,不适合向往平静的心。而广州,俗话说,“吃在广州”,一年四季各种蔬菜,水果,对于热爱各种各样水果的我来说,价格相对低廉的水果,足以诱惑我留下了。
广州是几个一线城市里生存成本最低、最悠闲随便也最接地气的那个。她贸易发达,服务业繁荣,物价不高,交通方便,美食众多,只要有心,完全可以过得很滋润,不管你是大老板还是小职员,穷人富人都可以活得很好。广州是一个两级分化非常明显的城市,但她不会排斥外来者,也不会压榨底层人民的生存空间。这就是广州。
下面是一些小贴士:
1、买电脑类产品到岗顶;
2、买手机类产品到海印广场,岗顶;
3、Shopping就到上下九,北京路,天河城,正佳;
买精品小玩儿可以到万菱,一德路那边;
4、买二手东西就到大沙头;
5、坐车的话,羊城通是必须的,很方便;
6、吃饭的地方很多,吃在广州嘛;不过大部分好吃的都在越秀海珠荔湾这些老城区,还有就是番禺的众多农庄,昨天就去了其中一个农庄烧烤....
7、景点的话,有羊城八景,还有比如长隆这类比较出名的游玩景点;
8、气候基本只有夏天和冬天,一年的气温大概就是6度~38度左右;
9、要防潮,墙上真的能滴水,一般会持续一个月。梅雨季节记得最好不要开窗,可以关窗开空调或者是开抽湿机。
10、注意不要上火,多喝水,多吃水果。特别是外地来的女孩子,来到南方这边后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长痘痘。
11、最好学会听粤语,在学校可能大家都说普通话觉得没什么,出去外面后如果能听懂粤语那会好很多,买东西也会方便很多。另外,广州人多车多,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12、广州早茶很有名,虽然小时候的我没钱去喝。
13、人真的好多!!高峰期的三号线简直是地狱级别的存在,而其他地铁线路也挤得令人想哭,在起点站上车居然没试过能坐到位置....昨天坐地铁,就是这样。
14、商场特别多,核心城区的地铁站几乎都连通商场,从地铁站出来分分钟要在商场里绕一大圈才能出去...还有就是,批发市场很多很大,可以去淘好多便宜的小东西和衣服。广州的地摊大多是衣服,价格低廉,这是小时候最常见的,现在也没有任何过时的趋势。
15、广州走路快的人很快,但是走路慢的人又真的很慢。
前段时间有篇网络热文,题目大概是,二十几岁住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文中大致的意思是,你年轻时候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它们都深深影响着你。巴黎也好,纽约也好,广州也好,又或是大理,桂林,和我们居住的三线小城。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且这样的气质将在你年轻的时候,悄无声息的浸润着你,影响你,改变你。
广州是一个特别的城市。考到暨大后,我回到这睽违六年的城市,却没有丝毫违和感。这个在向好发展的城市越来越注重民生。她就像一个温柔的母亲,无声地指引着我们前行。广州气质,是包容的,勇敢的,敢于发声抗拒不公的。而这,会影响我们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