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我比较喜欢的诗。这也是我的一门通识课的一个小论文,里面有参考一些文献对这首诗的解析和看法,然后也有写到一些自己的直观感受。里面没什么文采,就很直白,大家就看着玩。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这是一首暖色调、欢快的诗经,它表达的是对新嫁娘的祝福。桃花,是粉色的。在古代的很多诗词里面有:“面若桃花”“艳如桃李”等词句是用来形容面容姣好的女子。那么这里的桃花不正是用来形容笑语盈盈的女子的吗?身着红色的嫁衣的姑娘,在开满桃花的桃树下,等待着自己的心上人。本诗中的“夭夭”和“灼灼”都是形容桃花盛开的情景,花朵怒放,茂盛而美丽,色彩明艳似火,这是多么生机勃勃的场面。“之子”是指这位姑娘,“于归”是姑娘出嫁。在全诗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字就是“宜”字,自我感觉里面这个“宜”字很美。“宜”字的意思是和顺、亲善。“有蕡”,在这里是指桃子肥厚肥大的样子。“蓁蓁”是形容桃叶茂盛繁密。
千万朵盛开的桃花,红似火般明艳。这位姑娘要出嫁了,喜气洋洋地归夫家。千万朵盛开的桃花,桃子累累大而甜。这位姑娘要出嫁了,早生贵子子嗣兴旺。
千万朵盛开的桃花,桃叶茂密色葱绿。这位姑娘要出嫁了,夫家和睦且平安。
全诗一共三段,在每一段的开头,都会先来描述桃树,然后用花、果、叶兼作比喻,很有逻辑感,花开结果,而后茂叶繁生。而后引出诗人想表达对新嫁娘的祝福。其中诗中的“室家”、“家室”和“家人”大意上是指夫家。在这里一个意思却用了三个看着一样却实际是不一样的词来表达,是因为在古代“室”是指新婚夫妻的小家,而“家”是父母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家人”则又有指宗族昆弟等人的意思。那么从逻辑上看,从刚开始两个人的小家,到后面自己有子嗣之后变成一个大家,由一个新嫁娘变成一个主持操办家里面大小事务的当家主母。在全诗开头的第一句话“桃之夭夭”,想象一下自己睁开双眼,发现自己的周围全是盛开的粉色桃花,这是很强烈的色彩直观的感受,这也奠定了全诗欢快而热烈的感情基调。“灼灼其华”这里面的“华”同“花”,红似火般明艳,粉如霞般动人的桃花暗喻经过梳妆打扮后明艳动人的新娘子。鲜嫩的桃花,纷纷怒放,美丽的新娘子一脸兴奋而有羞涩,颇有一种“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感觉。“宜其室家”是指夫妻关系和美,甜蜜幸福。在第二段里写道“有蕡其实”,意思是指桃果累累鲜美而肥大。这里用累累的桃果来,祝福新娘早生贵子,子孙满堂。在最后一段的“其叶蓁蓁”,用茂盛繁密的桃叶来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这首诗,如果从写作背景来说,可能并不是那么美好。如果从词句的本意来说,有人说是驱鬼祭祀的唱词,它的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但是一百个读者,一百个汉姆雷特。不说在全部人的眼中,但至少在我一个理科生的眼里,这是一首明艳色彩的诗词,是一首新婚祝词,是表达对新娘未来的美好祝愿。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闭上眼睛自己的脑海里面就是一幅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片花朵盛开的桃林,一个身着红色嫁衣满脸欢喜和娇羞的女子,正在等待着她的心上人来迎娶她。在婚礼过后,两人相敬如宾,幸福美满。在不久之后,桃树上结满了鲜美的果实,这位新娘字在摇篮旁,缓缓的摇晃着篮儿,嘴里轻轻哼唱这歌儿。在一个桃叶茂盛的时节里,新嫁娘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饭桌上欢声笑语,上座老人慈祥的笑颜,孩童的牙牙学语,夫妻之间的对视一笑。这不正是《桃夭》吗?
桃夭
版主: 黎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