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摘星计划源起于广东肇庆的怀集县。计划发起人赵广辉先生在2008年五月,与李沃深先生,参与了一个他们中学校友会-荃工校友会举办的助学打气团,首次踏足怀集。助学打气团的目的,是舒缓高中生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压力,当中怀集一中孔福娣同学的说话,深深打动了赵广辉先生。
其时仍是高三的孔福娣,说话内容有两个要点 : 一、因为家贫,就算侥倖考上大学,经济上也没有能力继续升学。二、她很感谢一直资助她高中学费的助学团体,日后有机会,她会同样帮助有需要的人。就在这当下,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大学课程的念头,在赵广辉先生脑海中孕育。
回港后,赵先生把这念头与谢健民先生及甘海恩先生分享。在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后,李沃深先生就着手构思、成立摘星计划。而孔福娣说话内容的重点亦成为摘星计划的宗旨及愿景。
与此同时,李沃深先生陪同郭栋强先生到广西的马山县接收协修的学校,途中与赵广辉先生商议摘星计划的细节时,恰好被时为马山统战部的刘东方女士听到, 深感马山县的学子也有这个需要,即时向李先生提出希望把摘星计划带到马山。郭栋强先生瞭解后,一力承担在马山展开摘星计划的义务。
一切就绪,同年八月,赵先生、李先生连同甘海恩先生再次回到怀集,甄选10名准大学生。月底,李先生、甘先生与郭先生在广西南宁亦接见甄选马山及南宁市的15名准大学生。
于此,摘星计划第一年的25位星星 (受助学生) 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