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摘星計劃源起於廣東肇慶的懷集縣。計劃發起人趙廣輝先生在2008年五月,與李沃深先生,參與了一個他們中學校友會-荃工校友會舉辦的助學打氣團,首次踏足懷集。助學打氣團的目的,是舒緩高中生面對即將來臨的高考壓力,當中懷集一中孔福娣同學的說話,深深打動了趙廣輝先生。
其時仍是高三的孔福娣,說話內容有兩個要點 : 一、因為家貧,就算僥倖考上大學,經濟上也沒有能力繼續升學。二、她很感謝一直資助她高中學費的助學團體,日後有機會,她會同樣幫助有需要的人。就在這當下,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大學課程的念頭,在趙廣輝先生腦海中孕育。
回港後,趙先生把這念頭與謝健民先生及甘海恩先生分享。在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後,李沃深先生就著手構思、成立摘星計劃。而孔福娣說話內容的重點亦成為摘星計劃的宗旨及願景。
與此同時,李沃深先生陪同郭棟強先生到廣西的馬山縣接收協修的學校,途中與趙廣輝先生商議摘星計劃的細節時,恰好被時為馬山統戰部的劉東方女士聽到, 深感馬山縣的學子也有這個需要,即時向李先生提出希望把摘星計劃帶到馬山。郭棟強先生瞭解後,一力承擔在馬山展開摘星計劃的義務。
一切就緒,同年八月,趙先生、李先生連同甘海恩先生再次回到懷集,甄選10名準大學生。月底,李先生、甘先生與郭先生在廣西南寧亦接見甄選馬山及南寧市的15名準大學生。
於此,摘星計劃第一年的25位星星 (受助學生) 誕生了。